本文转自:河南日报
5月2日,洛阳市孟津区向阳镇魏坡·新序景区内,游客在拍照打卡。郑占波 陈蓉 摄
□本报记者 王雪娜
5月的洛阳,牡丹余香未散,唐风宋韵更浓。刚刚夙昔的“五一”假期,十三朝古都洛阳以千里浸式文旅的私有魔力,抓续书写着传统文化与当代体验调处的华彩篇章。
5月5日,记者从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,“五一”假期,洛阳市共宽宥游客736.27万东说念主次,终了旅游总收入65.15亿元,同比差异增长7.66%和9.37%。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千年古都通过场景改进、业态调处、办事升级,为游客打造的一场向上时空的文化盛宴。
实景穿越:千年历史跃然目下
“当九洲池畔的宫灯循序点亮,武则天乘凤辇踏月而来,我仿佛触摸到了盛唐的脉搏。”来自杭州的游客张女士在不雅看《凤舞神都》首演后嗟叹。
行为洛阳首部宫廷园林实景演艺,这场以武则天传闻为原本的大型献技,以九洲池古迹为舞台,应用裸眼3D、全息投影等时间,让历史东说念主物从图书中“活”了过来。献技首日,《凤舞神都》就招引了5000多名游客身着汉服赴会,衣袂飘飘间,神都本心扑面而来。
在隋唐洛阳城古迹,时空穿越的体验更显立体。应天门前的武皇登基大典声势恢宏,天国、明堂间的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,夜幕下的“神都蹦迪”则将电音与唐饱读私密调处。据统计,“五一”假期隋唐洛阳城日均上演国风献技超127场,千里浸式演艺让古迹区变身“全天候戏院”。
场景焕新:山水之间天际有天
当传统文化碰见绿水青山,文旅体验便有了诗意。
老君山巅,万亩峻岭杜鹃与云海逸态横生,“仙山花海节”改进推出“寻仙打卡”路子;重渡沟景区则让非遗武艺展示成为山水间的流动本心,游客既可立足不雅赏,更能亲自体验,将旅程定格成唯一无二的“艺术品”。
在洛宁嶕峣春溪露营基地,都市东说念主找到了心灵归处。帐篷点缀的草坪上,孩子们学习古法拓印,大东说念主们体验竹编工艺,夜晚围着篝火听非遗传承东说念主讲明河洛故事。“亲手磨制兴华豆腐的那一刻,我忽然读懂了什么是‘东说念主间至味是清欢’。”郑州游客李先生说。
“五一”假期,洛阳市乡村旅游宽宥量抓续攀升,山水萧索正成为千里浸式体验的新载体。
国风当潮:汉服经济激活耗尽
洛邑古城的青石板路上,身着皆胸襦裙的小姐们手抓鱼灯款款而行;龙门古街的茶室里,头戴幞头的书生们对坐品茗论说念。
这个假期,“全城汉服”的上涨抓续升温。汉服妆造师小雨告诉记者:“从黎明5点运转就预约不息,最忙时店里同期为8位宾客作念发型。”
洛邑古城、隋唐洛阳城、丽景门、龙门古街等汉服打卡景区日客流量冲突万东说念主次,“着汉服、秀一把”已成一起亮丽本心线,带动妆造、照相、文创等邻近耗尽抓续升温。
在应天门古迹博物馆,一场别开生面的《唐宫乐宴》将千里浸式体验推向高潮。游客们身着根究唐装,学习叉手礼、投壶戏,品味仿古茶点,临了在专科照相师指令下完成打卡照。如今,汉服体验已从拍照打卡升级为文化贯通,酿成了“穿汉服—学礼节—品历史”的无缺体验链。
跨界调处:文旅耗尽破圈滋长
当榴莲的他乡芬芳飘进洛阳,“顶‘榴’出说念 潮聚洛阳”嘉年华正演绎着传统与前锋的碰撞。城市阳台变身东南亚风情市场,榴莲品鉴、文创潮玩、非遗展演有机调处,5天招引游客超15万东说念主次。
在魏坡·新序景区,咖啡拉花艺术遇上三彩釉画,第二届洛阳外洋咖啡节创造出“左手拿铁,右手唐三彩”的耗尽新场景,满足品性化、前锋化、个性化耗尽新需求,招引来大量年青游客。
“乘高铁而来,携春色回家。”“冰心玉壶迎君来,玉笛春风别洛城。”……龙门高铁站的暖心迎客诗句,在网罗平台抓续刷屏,成绩了清一色的暖心好评。
洛阳抓续强化文旅办事保险,升迁来洛搭客的包摄感。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洛阳新建改建旅游公厕31座,增设第三卫生间47处,3397块颖悟导览牌终明晰“扫码知洛阳”;铁路部门加开36趟临时列车,机场推出“行李管家”办事,从细节处升迁游客的文旅体验。
“洛阳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深度转型。”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文告、局长李振刊默示,“畴昔,将抓续潜入千里浸式文旅体系建筑,让文化遗产可不雅可感,让山水资源可游可居开云体育,让每位游客都能在洛阳找到心中的‘诗与辽阔’。”